優(yōu)酷嘉定有機玻璃:中國城市的衰落
優(yōu)酷嘉定有機玻璃:中國城市的衰落
2014年10月6日
10、長春:衰落指數(shù) 8.2
長春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城市,20世紀30年代成為當時的偽滿洲國的都城,號稱“國都新京(長春)”。
城市建設起點很高,由日本人規(guī)劃設計的城市,仿照當時外國首都建造的城市(巴黎、堪培拉),到1942年,長春人均占有綠地2272平方米,超過華盛頓1倍,是日本大城市人均綠地面積的5倍,為世界大城市之冠, 一時在國際上聲名鵲起。
當時的長春擁有多項亞洲第一:最大的無線電臺——1934年建成新京無線電臺,第一個全面普及抽水馬桶的城市,第一個全面普及管道煤氣的城市。中國第一個規(guī)劃地鐵的城市,第一個實現(xiàn)主干道電線入地的城市,主要街道的照明和電訊線路采用地下管線。1938年開始規(guī)劃120公里的環(huán)城地 鐵和有軌電車道路,還有環(huán)城高速公路。
建國后的長春也很是風光了一陣,有兩個廠在全國鼎鼎大名,長春電影制片廠和第一汽車制造廠。 長影在六七十年代拍了很多經(jīng)典的影片,如《白毛女》、《平原游擊隊》、《上甘嶺》、《董存瑞》、《英雄兒女》、《五朵金花》、《甲午風云》……可以說,現(xiàn) 在40歲以上的人沒有誰沒看過這些長影。鼎鼎大名的一汽就更不用說了,更是創(chuàng)造出了我們國家汽車制造業(yè)的多項第一,哪些經(jīng)典的品牌如解放、紅旗,現(xiàn)在一提 起還是讓人振奮不已。
但改革開放后,長春迅速的沉淪下去了,長影制片廠已經(jīng)名存實亡了,拍不出什么電影,轉行做長影世紀城了(長影世紀城是長影通過賣掉老廠區(qū)土地等手段籌措資金經(jīng)營的一個包括球幕電影、水幕電影、4D電影等一系列與電影有關的游樂項目),電影城的稱謂名存實亡!
當年把一汽擱在長春,就是希望長春能像處于同一緯度的汽車城的底特律一樣創(chuàng)造一個龐大的汽車產(chǎn)業(yè),帶動中國的現(xiàn)代化。計劃經(jīng)濟時代不用說了,那絕對是國家汽車業(yè)的老大,號稱汽車城!
但自上世紀80年代以后,長春的汽車工業(yè)大幅度滑坡,汽車產(chǎn)業(yè)也是靠國家扶持,引進外資,勉強維持,而“紅旗”這個帶有強烈民族驕傲的品牌也在一汽與福特,克萊斯勒,日產(chǎn),大眾這些國家的汽車廠商的合作中越合越軟,差點被搞死!長春這個中國的“汽車城”現(xiàn)在已是空有虛名了。
而在1938年規(guī)劃的120公里的環(huán)城地鐵和有軌電車道路到現(xiàn)在還沒有影子,2003年長春的第一條輕軌一期工程終于竣工,結果還是在地上跑的電車沒有區(qū) 別,只是后來2007年竣工的二期才有點輕軌的味道。聽說長春現(xiàn)在規(guī)劃要建設地鐵,但別忘了,沈陽的地鐵已經(jīng)基本建成馬上要通車了。總之,長春在東北的地 位已經(jīng)下滑,在東北四城(大連,沈陽,哈爾濱,長春)中只能忝居末席。
9、徐州:衰落指數(shù) 8.4
徐州(古彭城)位于江蘇省西北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地處南北方過渡地帶,為北國鎖鑰,南國門戶,京滬鐵路、隴海鐵路在此交匯,京杭大運河傍城而過貫穿徐州南北,戰(zhàn)略地位非常重要,素為兵家必爭之戰(zhàn)略要地,歷史上徐州能數(shù)得上的戰(zhàn)爭有兩百多場,從楚漢爭霸,三國爭雄,南北朝對峙,到近代抗日的臺兒莊戰(zhàn)役和國共一戰(zhàn)定乾坤的淮海戰(zhàn)役主戰(zhàn)場都在此地,光十萬級以上的大戰(zhàn)不下數(shù)十場。雖說徐州的戰(zhàn)亂不斷,但歷朝歷代徐州都聲名遠揚的當國大郡(可以抵一個國家),即便今天,徐州已有人口900萬左右。
由于歷史的原因,徐州在清朝被劃入江蘇省,徐州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了,要知道,把徐州歸于江蘇不論從文化上還是文化上地理上都是一個錯誤。文化上,徐州 屬于典型的北方文化區(qū),飲食習慣以面食為主,語言和心理習慣都是北方的,大大不同于吳儂軟語,魚米之鄉(xiāng)的蘇南地區(qū),地理上徐州和河南、山東、安徽等地接 壤,且為這些周邊城市這一區(qū)域中最大城市,歷來為此地的中心城市。徐州本應該和現(xiàn)江蘇省連云港市、濱海、響水、灌南、宿遷市、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亳州 市、河南省商丘市、現(xiàn)山東省日照市、臨沂市、濟寧市、荷澤市組成一個省,就叫淮海省,省會徐州。清朝的這一劃分將徐州變成了省邊遠地,自然不受重視,加之處于黃河故道,黃河一泛濫,徐州必受沖擊。
今天的徐州的地位是可悲的,城市的支柱產(chǎn)業(yè)以機械制造、煙草、煤炭、電力、重工裝備業(yè)等高污染高耗能行業(yè)為主,天空看上去總是灰蒙蒙的,不知道的以為是西北的城市,加之治安也不甚好,名聲在全國也一落千丈,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也在江蘇省中居于下游,蘇南地區(qū)人甚至就把徐州人當做蘇北人這個帶有歧視性的名頭來對待。前些年,江蘇實施的北進戰(zhàn)略實質上以失敗告終,徐州也沒有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中興的夢想也就此破滅,依然沉淪。
8、哈爾濱:衰落指數(shù) 8.6
哈爾濱興起于20世紀初,是由俄國人主導設計的一座城市,民國初年哈爾濱就成了中國的超級都會城市。
全城遍布俄式建筑,號稱“東方莫斯科”, 隨著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fā),大批白俄人和猶太人(當時哈爾濱有數(shù)萬猶太人,以色列前任總理奧爾默特就出生于哈爾濱)的擁入使這座城市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 發(fā)展成為號稱亞洲第二的國際大都市,34家外資銀行在哈埠開設分支機構,與巴黎、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直接業(yè)務往來,哈埠的金融動態(tài)左右遠東的金融形勢。在 哈爾濱的外國商業(yè)機構達 1809個。
1928年,以出超實際利益比較,哈爾濱濱江海關穩(wěn)坐全國六大海關頭把交椅,成為全國最大的面粉生產(chǎn)和出口基地、酒精和啤酒生產(chǎn)基 地,1926年,中國第一座廣播電臺——哈爾濱廣播無線電臺成立并開播。1928年5月,哈爾濱車站發(fā)售的客票,從哈爾濱出發(fā)沿著西伯利亞鐵路一直往西, 可以直達歐洲各城市直到大西洋沿岸的荷蘭鹿特丹。當時的哈爾濱洋氣十足,在中國大街上的外國商店、藥店、飯店、旅店、酒吧、舞廳不計其數(shù),其中道里秋林分 公司、馬迭爾旅館在整個遠東地區(qū)頗有名氣。
在這條哈爾濱最時髦的街上,俄國的毛皮、英國的呢絨、法國的香水、德國的藥品、日本的棉布、美國的洋油、瑞士的鐘表、爪哇的砂糖、印度的麻袋,以及各國干鮮果品均有出售,簡直就是一個國際商品博覽會。酒店里面經(jīng)常舉行西式的舞會,人們則穿著西裝,喝著中國最早的啤 酒——哈啤,嚼著歐式的紅腸,談笑風生。總之,當時的哈爾濱,時髦程度絕對可與上海、天津并肩,不落下風。
然而隨著東北地區(qū)整體的大衰落,哈爾濱也悄然黯淡了,今天很多人在談論中國十大城市時根本都不會想起哈爾濱,也許只有當我們看過了索菲亞大教堂,走在哈爾濱的中央大街上,踩著近百年的與西方街道一樣的方石,從眼前飄過的具有歐洲15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風格,17世紀的巴洛克風格,18世紀的折衷主義風格和19世紀的新藝術運動風格的建筑時,你才能體會到她往昔的繁華!
7、武漢:衰落指數(shù) 8.8
武漢自清末洋務運動以來就是中國最大的幾個工商業(yè)城市之一,清末張之洞主政湖廣期間,漢陽鐵廠(今天武鋼前身,它的標志著中國近代鋼鐵工業(yè)的興起,為我 國重工業(yè)開了先河),漢陽兵工廠(“漢陽造”聞名天下,在八年抗日戰(zhàn)爭都在用),蘆漢鐵路粵漢、川漢鐵路這些著名工業(yè)設施的興建,使得武漢憑借其地處中國中部中心,又有長江這樣的黃金水道,良好的區(qū)位優(yōu)勢立刻顯現(xiàn),“九省通衢”的可謂名副其實,這時的武漢,工業(yè)、教育、金融、交通、商貿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fā)展,城市迅速進入了早期現(xiàn)代化,號稱“東方芝加哥”,辛亥革命發(fā)生在武漢不是偶然的。
建國后武漢也能排進中國大城市TOP10,東風汽車廠(原來的二汽)也設在武漢附近的十堰,長江干流上的第一座武漢長江大橋更使武漢成為南北交通的重 心所在,武漢三鎮(zhèn)合起來的建城區(qū)面積全國第一。但改革開放后,在市場經(jīng)濟的大潮中,武漢給全國最大的貢獻恐怕就是這個我們今天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兩個字“水貨”!武漢的漢正街正是赫赫有名的經(jīng) “水貨”的發(fā)源地,祖庭老巢。不但經(jīng)濟沒發(fā)展多好,還把城市的水質給污染了,武漢這個“百湖之市”已經(jīng)變成“白湖污市”,比西湖條件要好N倍的東湖也沒有逃脫宿命,給污染的不像樣子。今天的武漢GDP總量已經(jīng)10名開外,人均收入在全國大城市中只能居于中游,城市的形象也由于種種負面新聞不是不佳。
6、泉州:衰落指數(shù) 9.0
泉州是國家公布的第一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唐代時就是一個貿易大港,宋元時期,更是全國對外貿易的中心,在馬可波羅的筆下以“刺桐”稱呼,贊其為“東方第一大港”而享譽世界。當時,來自世界各國的商 人、旅行家、僧侶云集于此,同時也帶來了佛教、印度教、摩尼教、猶太教等各種信仰,極大的繁榮了泉州的文化,藝術和商業(yè),至今的泉州還保有清凈寺,草庵寺等摩尼教寺院便是明證。那時的泉州,絕對是一個高度繁榮的國際化大都市,是全國進出口貿易中心,港口吞吐量穩(wěn)坐全國頭把交易,地位比今天的上海之于中國 有過之而無不及。
現(xiàn)在的泉州,GDP在全國排名30名左右,即便是在省內,也只是因為人口基數(shù)大而添居第一,而平均值則不及旁邊在區(qū)位條件上差不多的廈門的一半,空有那 么多海外富商(泉州由于在歷史上是一個貿易興旺的港口城市,幾百年來,人口大量的移居海外,光是海外祖籍泉州的的華人不下600萬,臺港澳地區(qū)的泉州移民 后裔總計更是接近千萬,占總數(shù)的30%還要多),即便擁有世界不多、全國少有”的深水海港——肖厝港,港口貿易也沒發(fā)展起來,經(jīng)濟在全國除了晉江的制鞋和石獅一些零敲碎打外競爭力不強,自然上也就難復“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和“東方第一大港”之勇了。
5、開封:衰落指數(shù) 9.2
開封是中國八大古都之—,號稱七朝古都,但所有開封頭上最大的榮譽無疑是作為北宋首都的168年。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jīng)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沒有之一),雖然很多人不喜歡宋朝說他軟弱,但這是事實。宋代儒家復興,社會上彌漫尊師重教之風氣,科技發(fā)展亦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廉潔,兵變、民亂次數(shù)與規(guī)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
借用著名史學家陳寅恪先生的話:“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西 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jīng)濟革命的也是大有人在。宋朝雖然對外頻頻吃敗仗,但卻是中國封建社會里面平民百姓生活最富裕的一個時 代,有宋一朝,沒有執(zhí)行重農(nóng)抑商的政策。而作為北宋首都的開封,我們從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則能領略她的繁華一二——當時的開封繁榮興旺, 風光旖旎,人物薈萃,城郭恢弘,經(jīng)濟發(fā)達,富麗甲天下,不僅是全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金庸先生在新千年到來時曾 表示,如果上溯一千年,讓他選擇生活在世界上的哪個國家時,他說愿意生活在宋朝。而在2005年5月22日的《紐約時報》評論版則首次以中文標題“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云Glory is asephemeral as smoke and clouds”介紹開封的歷史,借而比喻今天美國的紐約,開封的繁華可見一斑。
今天的開封,往昔的輝煌就如她的城市遺跡一樣被她旁邊的黃河埋在了地下(據(jù)考古專家考證,開封城底下由于黃河數(shù)千年的淹沒,依深淺順序掩埋著戰(zhàn)國古城, 隋唐城,宋東京城,明清故城等,可謂成也黃河,敗也黃河),開封已經(jīng)沒落到我們只能在歷史書上去尋找他往昔的繁華,在河南省的地位從1954年省會遷往鄭 州就成了地級市,而經(jīng)濟更是慘不忍睹,在最新的河南百大企業(yè)中,開封一個都沒有!經(jīng)濟總量排在河南排名10名開外。要知道,河南非經(jīng)濟強省,只不過靠人口多算個經(jīng)濟大省,開封在全國就更找不著影兒了。這便是開封,可謂成也黃河,敗也黃河,她的輝煌被深深的埋在了地下,而她身旁的黃河則依舊靜靜的流淌著,見證著她的榮耀與落寞。
4、揚州:衰落指數(shù) 9.4
揚州可以說是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到近代2000年時間里中國經(jīng)濟領域內的一座“永恒之城”,雖然沒有扮演非常重的政治角色,但她在經(jīng)濟,文化,建筑,飲食文化上的風華絕代讓任何一個研究過她的人都為之傾倒!
自春秋時代依靠鹽業(yè)就很發(fā)達西漢時期,吳王劉濞都揚州,成為“東南第一大都會”, 當時天下銀錢有一半出自吳國,隋煬帝更是著迷于江都的繁華死在了這里,唐朝末年更是有“揚一益二”之稱!長安,洛陽也只能望其項背,明清時代的揚州鹽商更 是把這座城市輝煌推向了“雄富冠天下”的頂峰。我們說,“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看看倉廩實衣食足的揚州在今天給我們留下了什么,你就知道他的輝煌了。
別的不說,建國前夕,政治協(xié)商會議召開在即,淮揚菜作為主菜招待各位代表,即使在今天,淮揚菜也是國宴時的保留項目,而淮揚菜的形成本身就與那些鹽商一擲千金追求奢侈的生活息息相關。拿玉雕說吧,揚州不產(chǎn)玉,但全世界雕玉雕最好的就是揚州了,北京奧運會的金牌知道吧——金鑲玉!用 的是青海的羊脂玉,但最終還是要經(jīng)過數(shù)千里的運輸?shù)綋P州來加工。此外還有以個園、何園、普哈丁墓園為代表的園林建筑以及影響近代的以鄭板橋、金農(nóng)、李方 膺、羅聘等為代表的"揚州八怪"畫派等等不一而足??傊?,套用一句今人宋振庭在列舉漆器、玉雕、刺繡、絨花古跡、詩文、繪畫、宗教、祠墓、飲食、園林諸方面后推崇揚州的話:“揚州文化是綜合的中華民族文化,不管愛好什么的人,都可以找到他的所愛。”
但風云突變,1853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后,1855年黃河改道,京杭大運河淤塞,上海取代揚州成為新的糧鹽集散。1908年滬寧鐵路和1912年津浦 鐵路修通,徹底結束了京杭運河的歷史使命,也徹底結束了揚州經(jīng)濟在中國的優(yōu)勢地位,揚州從全國性經(jīng)濟文化中心淪落為普通的地區(qū)性城市。上海的崛起,開啟了中國一個的時代,揚州的衰落則代表上一個時代的終結!揚州,這個李白筆下風華絕代的城市無可奈的衰落下去,失去了繁華喧囂,歸于平靜!而瘦西湖邊的楊柳,依舊隨風飄飄,似乎仍在訴說著這座城市的過去和未來。
3、南京:衰落指數(shù) 9.6
在今天,中國叫京的城市有且只有兩個——北京和南京。雖然北京是今日中國的首都,但必須與南京分享“京”的稱號。這便是南京,一個你一想到她的名字便要去想象她的過往輝煌的城市。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又被稱為“六朝古都”甚至“十朝都會”,在中國的著名古都中,南京的"山川形勝"可謂獨一無二。 南京從戰(zhàn)國時期便被指有帝王之氣而稱之為金陵,南京地位的抬升始于東吳,接著下來幾乎連續(xù)做了六朝的國都(中間被西晉滅了將近40年),然后中斷了近 800年后又在朱元璋的復興下成為全國的首都,但很快就又離開了全國的中心,太平天國的洪秀全在此稱帝和清朝對干了10余年,最后在民國的時候作為首都而 最終被北京所終結。作為一個城市,上啟三國,下至民國,時不時扮演著國都的身份居然綿延2000年,在中國,也就只有長安、洛陽、北京能出其右,可以說金 陵王氣尚未斷!在1949年以前,他還是中國的首都,總能讓人想起在秦淮河畔無數(shù)次上演的燈紅酒綠,風花雪月,還有悲歡離合,國仇家恨!
可惜金陵一夢終究要醒,但作為首都的南京可以說是一個悲劇,以她為都的朝代國祚都不長,而且很少有統(tǒng)一中國的,沒有一個超過百年,只有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有人說不對,民國時期南京是作為一個全國性的首都存在的,要知道,蔣介石時期的南京政府只是在形式上統(tǒng)一了中國,況且那時還有臺灣不在其列,那時的南京 一天都沒消停過,尤其遭遇了鬼子的大屠殺后,南京的元氣就沒有恢復過。時至今天,南京的GDP總量也被省內的蘇州、無錫超過,更南和北京相提并論,北京的GDP幾乎是南京的三倍,以至于江蘇竟有要把首府遷往蘇州或無錫的聲音。這便是南京,成也其名字,敗也其名的城市,一個你一想到她的名字便要去追尋她過往的輝煌,但又要面對比她今朝衰落的城市。
2、洛陽:衰落指數(shù) 9.8
“若問天下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在中國古代唯一被命名為“神都”的城市,也就是具有法定天然國都地位的城市。在 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宋朝以前,洛陽和長安占據(jù)著絕對的中心,可以說,沒有在這兩座城市建都的朝代稱不上偉大,沒有到過這兩個城市的文人寫不出流傳千古的佳 句!這兩座城市演繹著中國版的雙城記!關于這兩座城市,它們的輝煌已經(jīng)超越了中國的版圖,影響了世界,歷史的記載也是浩如煙海。
洛陽的影響不止在國內,在國外,日本的京都,就是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的首都,別名就叫洛陽,日本明治維新之前,大名帶兵入首都京都稱為“上洛”,就像中國春秋時期的“問鼎中原”一樣。在現(xiàn)在的京都府內至今仍隨處可見諸如“洛東”、“洛西”、“洛南”、“洛北”、“洛中”、“洛陽”之類的地名,洛陽的影響力也可見一斑。
建國初期1954年,河南省在討論將首府從開封遷往洛陽還是鄭州時拿不定主意,但經(jīng)過綜合評定,鄭州憑借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在此交匯的樞紐優(yōu)勢勝出,洛 陽淪為河南省的一個地級市,雖然國家在“一五”其間重點支持洛陽,洛陽也因此長期是國家重工業(yè)基地,GDP長期占據(jù)河南省第一的位置,但改革開放后,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后鄭州憑借強大的交通商貿物流因素和占據(jù)省會的行政資源優(yōu)勢迅速超過洛陽,洛陽連一個在全國經(jīng)濟中不是很強省份里的老大地位都不丟掉了。
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宴席,洛陽的繁華歷盡滄桑后光芒盡褪,國人要想去探訪洛陽的輝煌也只能在每年一度的洛陽牡丹節(jié)中游走于各種華貴的牡丹叢中,去尋找那個大氣夢幻的記憶之城了。洛陽真可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1、西安:衰落指數(shù) 10
西安,曾經(jīng)的長安。未到過中國的老外知道的除了北京上海之外不多幾個城市,不為別的,只因她的輝煌。直到今天,當你下了火車,走出火車站的廣場,映入你眼簾的古城墻仍能給你帶來巨大的震撼,但當你得知,一千多年前的這座古都,面積是現(xiàn)在西安老城的十倍;一座大明宮,是北京紫禁城面積的三倍時,她就可以想象他當時的成就了。
盛唐時代的長安城,人口過百萬,東羅馬從貞觀到開元年間五次派使者到長安,波斯僅在開元、天寶年間就十多次派使者前來,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共有十三四次之 多,每次前來的人數(shù)多時達到五百人左右,在長安居住的時間長的住到二三十年。韓國派來的使節(jié)比日本更多。中華文明可謂萬國來朝,閃耀著最亮的光芒,輻射著 周邊的國家,影響著其他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建筑、文化、生活習慣等等各個方面。今天,每年數(shù)百萬的國外游客,來到這里,就為能尋找一下古代中國最能震撼世界的城市風采,真可謂盡滄海桑田,白云蒼狗,也難掩其昔日的風采。
也許是太過輝煌,從此便再也不能重溫,西安自唐以后的地位從來就沒有高過地區(qū)行政中心,現(xiàn)在的西安,還在繼續(xù)著衰落的步伐,建國初西安也是中國十大城市 之一,在一五期間是重點發(fā)展的城市。然而現(xiàn)在西安不僅GDP總量在全國40名左右,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更是一瀉千里,西部開發(fā)時,西安好像來了精神,打出口號,號稱:“西部最佳”,但實際上與重慶、成都的差距越拉越大,GDP也只有成都的一半多一點。
優(yōu)酷嘉定有機玻璃:http://www.yzbmspj.com/Article/ykjdyjbldj_1.html#0-qzone-1-23773-d020d2d2a4e8d1a374a433f596ad1440